勤廉楷模
百岁老红军的“昨天”和“今天”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10/9

  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那就是心中有了党就要永远跟党走、永不叛党,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提起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今年已103岁、有82年党龄的老红军谢毕真依然字字铿锵。


     

谢毕真

   

      1916年9月,谢毕真出生在福建省武平县的一个小山村。


  1937年,21岁的谢毕真参加了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任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义勇军小组组长。义勇军是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有严格纪律。


  谢毕真以象洞小学为中心,一边教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他发动和联合各村初小老师,阅读进步书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入党的意愿早就有,可在那个动荡岁月里,自己不方便问,生怕自己还未达到入党要求。”谢老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参加义勇军后不久,当地共产党员陈仲平经考察后,认为谢毕真符合党员条件,提议发展谢毕真为共产党员,这让谢毕真高兴得一夜没合眼。


  他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谈了自己对革命和共产党的认识、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以及家庭经济生活情况。


  1937年10月下旬,谢毕真肝炎还未痊愈。他不顾病弱身躯,从象洞光彩村徒步到广东梅县隆文乡,全程40公里,走了整整一天,天黑后才到达岗上小学。第二天,谢毕真将一份2000来字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陈仲平,梅县工委很快就正式批准了他的申请。在那个特殊年代,凡是参加了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的,入党是不需要预备期的。自此以后,谢毕真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6年6月,谢毕真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前与十个城市的代表重温入党誓词。

  

  1945年,谢毕真和战友一行三人,受闽西特委委托,把党的文件和5万元法币交给梅县工委,但途经梅县隆文乡时,不幸被隆文乡自卫队逮捕。


  “不管敌人如何追逼审讯,绝不暴露自己党员身份,不泄露组织的秘密。”谢毕真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初心就是对党忠诚,就是不叛党不泄密。后来,谢毕真和他的战友被押解到距离兴宁县城4公里远的小洋下(今洋里村)国民党边区总司令部看守所。


  在狱中,谢毕真化名郭志生,面对一场场审问,他始终镇定自若,顽强地经受住了敌人的拷打。“那时狱中流行痢疾,我们相互鼓励,盼望早点出狱重新为党工作。”那段历史,谢毕真至今记忆犹新。


  1945年9月4日,谢毕真成功越狱,经过四五天的昼伏夜奔逃离了虎口,再次回到组织中,并向组织详细说明了被捕经过、敌特审讯和越狱情况。


  此后,谢毕真参加了韩江纵队第一支队,并任宣传科科长,在闽粤赣边坚持武装斗争。


  “工作上要廉洁奉公,

  不义之财一分钱都不要;

  生活上要俭朴,

  不追求物质享受;

  为人要忠厚老实,要讲良心。”

  这是谢毕真经常对他子女说的话。


  1964年,谢毕真担任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有朋友向谢毕真“热心”建议,给有关方面打个招呼为他农校毕业的大儿子谢晋康找份工作,但谢老以“不能贪功,不能向政府伸手,要自立自强”为由拒绝了。


  就这样,谢晋康农校毕业后就回到老家种田,而且在农村一待就是10年,直到组织分配,他才到武平岩前跃进烤烟场当一名普通工人。


  谢晋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他想建栋新房,谢毕真知道后,赶紧来电话提醒他任何时候不能贪占公款也不能借他名义谋取私利。“父亲估摸我夫妇俩的工资积蓄不足以筹集建房的费用吧,他把名节看得很重,就担心我们会辱没家声。”谢晋康说。


  如今谢毕真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每天坚持观看《新闻联播》、阅读报刊杂志等,时刻关心国家政事;晚年的他花了大量精力去推动红色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坚持在不同场合向年轻一代讲述红土地上的“昨天”和“今天”,倡导继承传统,呼吁永葆初心。


   

  谢毕真书写“勿忘国耻”,勉励后人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在谢毕真看来,

  能为国家作贡献,是他一生的骄傲,

  战争年代是,和平年代也同样如此。

  这就是这位百岁老红军的初心和本色。



闽ICP备200158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