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意识’是指什么?”
“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
……
4月27日,在县安监局办公室里,气氛严肃,武平县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组来到这里,正在“考”党员干部一个场景。检查组通过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比对数据等方式了解各乡镇及各县直单位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他们一一对照检查主要内容及要求细化表,认真核实比对,发现问题,提出问责建议,进行约谈提醒,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同时也督促乡镇及县直单位及时整改到位。武平县委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让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在基层落地生根。
“通过检查,能够增强我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党性观念,也促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提高服务意识。”县安监局的一位干部这样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平县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红脸出汗”渐成常态,执纪审查力度持续加大,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持之以恒纠“四风”,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项项实招硬招,雷霆万钧、激浊扬清、正气升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压实两个责任强担当
按照省委“五抓五看”要求,武平县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厘清全面从严治党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2016年7月,武平县纪委集体约谈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党组书记,以先进带后进,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压力传导、责任落实。
2017年1月,召开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将落实全面从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情况列入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20名基层党委书记逐一接受述职评议。
全面从严治党务必全面从严执纪,武平县明确职责定位,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全面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用铁的纪律锻造铁打的”打铁人“。
出台《武平县乡镇纪委信访举报件办理暨执纪审查协作区管理实施办法,探索实行乡镇纪委协作区交叉监督管理,同时,坚持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两手抓,建立健全约谈、工作报告、奖惩考核制度,加强对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的干部选拔进纪检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对个人重大事项申报情况的抽查和监督,对纪检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
正风肃纪治病树
武平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东公车私用,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中山镇副镇长钟德荣搞迎来送往、公款吃喝内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今年3月份武平县纪委通报曝光的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2016年以来,武平县盯住一个个具体问题,以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作风的整体转变,以实现好群众利益为目标,不断推进全县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在全县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先后开展6批明察暗访,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3起、处理53人,其中党政纪处分23人、诫勉谈话5人、批评教育21人,集中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3期4批7人
同时,积极践行”四种形态“,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践行”四种形态“的实施意见》,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实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388人次。其中谈话函询158人,轻处分161人、适当处理17人,重处分38人,重大职务调整8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
严惩基层“蚁贪”不手软
中赤乡万营村原党支部书记刘良仁在农村贫困户补助对象申报中优亲厚友,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武平县纪委通报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中的典型。
2016年以来,全县排查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7710条。受理反映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信访举报32件次,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18起50人。
越是在群众身边的权力,越要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到基层一线,把反腐倡廉一竿子插到底。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武平县严格执行《准则》《条例》《福建省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重点法规制度,制定出台《武平县2016年度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工作方案》《武平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剑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问题线索“零暂存”为抓手,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深挖细查,紧盯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问题,直击基层吃拿卡要、“雁过拔毛”式的腐败,形成“不敢腐”的制度保障。
越是问题多发,越要突出问题意识,瞄准靶心、有的放矢、坚决查办、毫不姑息,用基层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武平县纪委负责人表示。